關于日本的狗文化,你究竟知道多少?
在日語中,狗的寫法與中文一樣,為“犬”,發音為inu。不管是在平假名還是漢字里,inu都寫作“犬”。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漢字字符的“犬”字十分便于書寫,所以日本人在當時造字的過程當中直接照搬了過去。典型的日本犬包括秋田(Akita)、土佐(Tosa)和柴犬(Shiba)。在日語里,狗的叫聲也與“汪汪”相類似,發音為wan-wan。
在日本,人們認為狗早在索文時期(約公元前1000年)就開始被訓導。在民間,白色的狗被認為是非常吉祥的,并且經常出現在各種傳說中(比如華班爺爺的故事)。
在江戶時期,第五代幕府將軍、虔誠的佛教徒德川昭尼下令立法保護所有動物,特別是對狗狗極其重視。在這段時期,關于狗狗的規定十分極度,以致于德川昭尼被嘲笑為“狗奴”。
***每一個工作日結束,八位英雄都會在澀谷站等主人。即使有一天他的主人在工作中去世了,八個字仍然在車站等了十年。八公成了忠誠狗的流行象征。他死后,尸體被搬進了博物館。在澀谷站前,人們還為他樹立了一座銅像。***
在日語中,有關狗的短語和俗語也和漢語中一樣普遍。并且,狗似乎同樣被賦予了較多負面的意義。比如“”犬死に(像狗一樣死去)指的是毫無意義的死去。稱某人為狗,實際上是在指責他是間諜或者騙子。
“棒に當たる”(當狗走路的時候,會越過一根棍子)。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說法,意思是當你在外面的時候可能會碰著意想不到的財產。
根據日本人的信仰,“愛狗者,愛貓者”。一天養狗三年,一天養貓三年。這是對狗忠誠的贊美。因此,日本人認為狗進門是吉祥的,而貓進門則是不祥的。甚至有人認為,一只野狗在屋檐下生孩子意味著這個家庭正在繁榮昌盛,所以我們應該做紅米飯來慶祝。
原則上,日本人不殺狗,不吃狗肉,甚至不穿戴狗的皮毛制品??墒怯袝r狗肉會被作為藥用。日本人認為狗的藥用價值在于狗性涼暖體,與補血密切相關,這是源于生活實踐的智慧。
在中日文化交流的過程當中,“七夕傳說”在良久之前就傳到了日本。但在這個傳承過程當中,犬卻被加了進來。在日本的歷史文獻中,“七夕”的故事都是狗狗幫助男青年上天達到了會見仙女的目的。其中犬起到了能夠通天的重要作用。從中我們能夠知道,雖然同為農耕文化,但犬在中日文化中的傳承和內涵是有差別的。